Endpoints又采访了多家VC和AI制药公司的CEO关于AI药物临床失败的看法。此前转载的文章《AI设计的分子进入临床后表现如何?》已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AI-driven的药物的情况,以下是本报道摘取的重点。
1)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,AI设计的首批分子要么失败了,要么被取消优先级。AI制药公司此前大肆宣扬药物发现的新时代,但在吸取了药物研发有多困难的教训后,又悄悄地搁置了它们。三家上市的AI制药公司BenevolentAI、Exscientia和Recursion Pharma累计赤字超过15亿美元。目前市值分别为1.17 亿、6.5 亿和12亿美元,市值相比上市时已下跌了至少75%。
2)今年10月初,Exscientia终止了EXS21546与Opdivo联合用药的Ib/IIa期试验。公司CEO Andrew Hopkins对此表示:“暂停EXS21546的研发是出于战略决策而不是临床疗效,因为要优先考虑另外两款更有机会的抗癌药物”。此外,Hopkins补充道:“if we want to chang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in the clinic, it’s not just better molecules, we also need better translational models.”
Exscientia此前与住友合作开发的DSP-1181(号称第一个进入临床的AI-driven的药物)、DSP-0038早已停止开发,目前Exscientia的pipeline如下:
3)尽管上市的几家公司情况并不乐观,但最近美国的多家AI制药初创公司如Generate:Biomedicines、Inceptive、Iambic和Genesis等,在过去几个月中总共筹集了6.73亿美元。
4) KdT Ventures的负责人Patrick Malone认为AI目前对临床的成功率提升很有限,原话是:“if you know how these models work, it goes from 5% to maybe 6% or 7%.”
5)BenevolentAI的联合创始人Ivan Griffin表示,“AI制药最容易展示的速度和成本优势(特别是在临床前阶段)已经完成,但真正要提高临床成功率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证明”。目前BenevolentAI的pipeline如下:
6)该文也提到了其它未上市的AI制药公司,例如Verge Genomics的ALS药物、BPGbio的脑癌治疗药物、 Insilico Medicine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、 Generate :Biomedicines的Covid-19抗体和Auransa的肝癌治疗药物。
以下是笔者个人看法:
这篇文章和之前分享的endpoints文章的观点基本一致,即目前大多数AI制药公司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高临床成功率的预期。该文唯一提到的国内的AI制药公司只有Insilico Medicine(毕竟打算在港股上市。。),毕竟是真的在做FIC的管线。即使抛开AI,Insilico也是国内难得的真正在做FIC的biotech。目前Insilico的pipeline如下:
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相关文章:
《Atomwise CEO:AI制药的“更快”并不意味着更好,更快失败并不是成功》
《DeepMind CEO:AI真正颠覆小分子药物研发,还需要6个AlphaFold级别的突破?》
《薛定谔并不认为自己是AI制药公司》
《8000万美金首付款的USP1小分子抑制剂,AI发挥了什么作用》
《InSilico Medicine的核心产品ISM001-055长啥样?》
参考资料:
https://endpts.com/first-ai-designed-drugs-fall-short-in-the-clinic-following-years-of-hype/
新药网精选文章《首批AI设计的药物以失望告终》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新药网立场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xinyaoapp.com/1168.html